feature picture
Medium

臉書急著做的元宇宙,30 年前就出現過?從《一級玩家》解析未來虛擬世界

2021-10-29 數位時代 陳君毅
分享
收藏
已完成
已取消

編按:社群巨頭 Facebook 在 2021 年 10 月 28 日正式宣佈更名為「Meta」!執行長佐克柏說明,「Meta」來自希臘文的「超越」 (beyond) 之意:「元宇宙是下一個發展的領域,希望在未來十年,元宇宙將觸及十億人,承載數千億美元的數位商務,並為數百萬創造者和開發者提供就業機會。」。

而在消息公布後,臉書(FB-US)股價應聲上漲,同時,元宇宙也成為台股熱門話題。究竟「元宇宙」到底是什麼呢?為什麼企業都爭相發展元宇宙呢?

Metaverse(元宇宙)是什麼?

由「meta」與「verse」所組成的單字,前者為超越、之上、後設;後者則為宇宙,部分中文使用者將其譯為「元宇宙」。最初的概念來自於尼爾.史蒂芬森(Neal Stephenson)1992 年出版的科幻小說《潰雪(Snow Crash)》,書中的 Metaverse 一詞, 指的是一個完全虛擬的世界,人們在其中可以化身為各種存在

這個詞彙在 30 年後的今日爆發開來。

延伸閱讀:「元宇宙」是什麼?讓臉書、微軟都急著建構!看虛擬世界的下一個商機

今年 3 月,遊戲公司 Roblox 於紐交所上市,其招股書內就提到 Metaverse 一詞,讓 Roblox 成為 Metaverse 第一股;4月,NVIDIA(輝達)執行長黃仁勳宣布布局 Metaverse 業務,在 8 月推出 Omniverse,專為 Metaverse 所建立的基礎模擬平台;同樣在 4 月,遊戲公司 Epic Games 宣布獲得 10 億美元融資,將用於 Metaverse 業務拓展;8 月,Facebook 執行長馬克・佐克柏(Mark Zuckerberg)受訪時提到:「Metaverse 是網際網路的後繼者。」

不過,虛擬世界的範圍很廣,遊戲也是虛擬世界、戴上 VR 之後看見的也是虛擬世界,甚至網路本身也有人稱其為虛擬世界,Metaverse 所指的虛擬世界又有何不同?

從科幻小說《潰雪》、電影《一級玩家》,到 Roblox 的招股書中的描述或表現手法,能對 Metaverse 有更深入的理解。

科幻小說《潰雪》成高科技產業必讀書籍,開啟對於元宇宙的想像

潰雪
1992年出版的科幻小說《潰雪》,不只將Metaverse、Avatar(虛擬化身)等辭彙搬上檯面,也精準了預測未來科技的發展。
博客來

讓 Metaverse 一詞廣為流傳的《潰雪》,出版於 1992 年,在 2005 獲得《時代雜誌(TIME magazine)》編輯群選為「經典 100 小說」,與《魔戒》、《麥田捕手》等作品並列,作者尼爾.史蒂芬森(Neal Stephenson),也是科幻文學獎「雨果獎」得主。

《潰雪》的故事背景起於全球經濟崩潰之後,整個世界被大型企業所掌控,設定頗有賽博龐克(Cyperpunk)的味道。書中提及的 Metaverse(中文版譯為魅他域)是一個巨大的虛擬城市, 用戶可以用個人電腦接入,並在其中擁有一個第一人稱的虛擬化身(Avatar) ,在這個世界裡,用戶可以成為任何樣子,唯一的限制是身高。透過護目鏡般的設備,用戶可以徜徉在虛擬世界中,而使用的設備將會影響到虛擬化身的呈現品質。

《潰雪》的描述開啟了 Metaverse 的流行,往後的也大多不脫離此範疇:用類似 VR 的設備,進入一個隨心所欲的世界。

書中的主角在現實社會中是一名披薩外送員,但在 Metaverse 裡則是一名傳奇刀客,符合「能成為任何存在」的設定。而「潰雪」一詞則是一種病毒,不只能在網路上傳播,也會影響到現實世界,在主角的調查下發現,病毒與蘇美文化有著巨大的關聯性。

在 1992 年時,尼爾.史蒂芬森對於未來世界的描繪已逐漸實現,類似 VR 的設備、電動車、龐大的數據圖書館(像是維基百科)以及模擬整個地球運作的系統等。

在出版後,特別是在高科技產業,《潰雪》擁有相當崇高的地位。據說 Google Earth 也是受到《潰雪》的啟發,以及 Xbox 開發團隊也將其列為必讀的書籍,甚至傑夫・貝佐斯(Jeff Bezos)的藍色起源(Blue Origin)、在矽谷刮起一陣風暴的 AR 設備商 Magic Leap,都聘請尼爾.史蒂芬森任職,分別擔任顧問與未來學家。

《一級玩家》:「在虛擬的世界,你可以成為任何人。」

綠洲,一個完全虛擬的宇宙,在這裡,你能隨心所欲、成為任何人。

這是 2018 年上映的電影《一級玩家》對於虛擬世界「綠洲」的介紹,描繪 2045 年的民眾可以透過 VR 設備連進綠洲,並可以隨意地修改在虛擬世界中的外觀,從酷企鵝、電玩角色到各種奇形怪狀的存在都能選擇。

對比《潰雪》,《一級玩家》用電影畫面更清晰地描繪了 Metaverse 的虛擬世界。VR 設備、感測衣、多方向的跑步機,看起來都不是遙不可及的未來。

readyplayerone.jpeg
《一級玩家》利用VR設備、感測衣、多方向跑步機來進入「綠洲」,也成為現在許多人認為進入Metaverse的方式。
華納兄弟
readyplayerone3.jpeg
「能夠成為任何人」是Metaverse世界中重要的概念。
華納兄弟

儘管劇情主軸仍是少年少女拯救世界,但傳遞了一個很重要的訊息:Metaverse 真的很酷,一切數位化的累積都有機會在一個大平台——不管是 Metaverse 或是綠洲上實現,《回到未來》飛天車、《阿基拉》的招牌紅色摩托車,或是《古墓奇兵》的蘿拉、《鬥陣特攻》的閃光,甚至是哥吉拉、鐵巨人或鋼彈,都能在這個世界裡出現,讓許多觀眾一輩子累積的次文化知識在一部電影中完全昇華。

另外一個重點,是《一級玩家》中有獨立的經濟系統,玩家可以在其中進行交易或者是獲取貨幣,獨立的經濟體系,也被視為 Metaverse 必備的元素。

不過,雖然電影結尾偏向政治正確,強調「現實生活才是真實」,卻一定也有不少人更願意生活在虛擬世界之中。

Roblox:Metaverse 第一股,UGC 是虛擬世界關鍵要素

adopt me
Roblox上的遊戲《Adopt Me》活躍人數是驚人的20+萬人。
Roblox
Big Paintball
Big Paintball是Roblox遊戲平台上的熱門遊戲之一,平時就有超過5,000人同時在線遊玩。
Roblox

被天風證券稱為「Metaverse 第一股」、「元宇宙引領者」的 Roblox,於今年 3 月正式上市。Roblox 成立於 2004 年,是全球最大的社群互動,以及遊戲創作平台,開發者可以在 Roblox 中創作遊戲,用戶則可以透過手機、電腦來探索這個世界,並徜徉於數千萬個遊戲中。

Roblox_Avatar_Lineup_3900x4984.jpg
在Roblox中,用戶也可以自行裝扮虛擬化身。
Roblox

根據 Roblox 的招股書中的數字,截至 2020 年,Roblox 共有 800 萬名開發者、平台上有超過 2000 萬個遊戲,每日活躍用戶是驚人的 3620 萬(現已超過 4000 萬)。

在提到 Metaverse 時,遊戲是最常被提及的產業,另外一個同等地位的則是社群平台,主要是因為兩者都代表了「用戶花費長時間於虛擬世界中」的實證,「人類已經成為數位物種,真實的個體和虛擬的個體同時存在,社群平台、遊戲世界不再只是真實世界的附庸,而是可以安放人類心智的另一個世界。」騰訊研究院這樣形容。

與《潰雪》、《一級玩家》不同的是,Roblox 現實與虛擬的界線較為明顯,用戶透過手機、電腦進入 Roblox 的世界,沉浸感畢竟沒有使用 VR 設備來的強。那為什麼 Roblox 可以被稱為 Metaverse 第一股?

readyplayerone2.jpeg
如果真的有了Metaverse的世界,誰來建造《一級玩家》中的賽車遊戲、舞廳、戰場?玩家自製或AI製作是目前的解答。
華納兄弟

因為在 Metaverse 的世界中,必然要有大量的「內容」,龐大的需求只能倚靠 UGC(User Generated Content,用戶生產內容)或 AIGC(AI 生產內容)來支撐。如果說 VR/AR 設備是 Metaverse 時代的硬體設備、是入口般的存在,Roblox 就是內容生態,就是虛擬世界內的一切。畢竟唯有愈加豐富的內容,才能讓用戶在虛擬世界中待得越久。

舉例來說,如果真的有了 Metaverse 的世界,誰來建造《一級玩家》中的賽車遊戲、舞廳、戰場?玩家自製或 AI 製作是目前的解答。

針對 Metaverse,Roblox 執行長大衛・巴祖基(David Baszucki)曾說:「Metaverse 是科幻作家和未來主義者構想了超過 30 年的事情。現在,擁有強大的算力的設備普及化、網路頻寬進一步提升,實現 Metaverse 的時機已經趨於成熟。」上述這段言論也寫在 Roblox 的招股書中,但更重要的可能是大衛・巴祖基所說的這句話:「我們(Roblox)是 Metaverse 的引領者。」

延伸閱讀:臉書為元宇宙改名 Meta!想重塑品牌,「換名字」真的是好主意嗎?

從《潰雪》中,我們看到的是 Metaverse 的雛形;在《一級玩家》裡,更清楚地用影像描繪了 Metaverse 的存在,也演示了連入 Metaverse 的方法、虛擬世界運作的模式;而在 Roblox 身上,則是除了硬體之外,內容面的呈現。綜合三者的敘述,我們大致上可以預測 Metaverse 定義是: 透過設備(電腦、VR 或其他)連入的虛擬世界,在其中有豐富的內容可供探索,也有獨立的經濟體系支撐整個世界的運作。重點是它並不是真實世界的附屬,而是同等的存在。

但也許在了解 Metaverse 是什麼之後,更多人的疑問會是,我們距離這樣的世界還有多遠?

(本文出自數位時代

相關文章
會員專區

使用會員功能前,請先登入

  •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,一次提升領導力
  •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、名人金句抽籤
  • 收藏文章、追蹤作者,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
  • 定向學習!20 大關鍵字,開放自選、訂閱
  • 解鎖下載專區!10+ 會員專刊一次載
追蹤我們